笔之魅

巴黎之禾文化空间2024年艺术季迎来的首个展览是笨笃(Benoit Vermander 魏明德)的个展, 魏明德是画家、 诗人,也是在中文世界里浸润了30多年的汉学家。今年全年,巴黎之禾文化空间的一系列展览都将围绕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展开,他们将用各自的艺术实践和经历谱写文化对话的交响。

通过他的人生选择、艺术和学术活动,魏明德(笨笃)本人就是一种相遇的伦理和美学的明证,而相遇是之禾文化的核心。他的展览“笔之魅”会展出他于2020年至2022年间创作的12件作品。它们绽放了中国毛笔潜在的艺术表现力:它不仅仅可以画出变幻无常的线条,还可以伴随水和色彩不断流动嬉戏,潜入各种形状和空间。这是一个维度无限减少的世界, 从一张纸到另一张纸, 魏明德(笨笃)的画笔突然出现,又渐渐消失于无形。

哲学家、法兰西学院院士芭芭拉·卡森(Barbara Cassin)和魏明德(笨笃)已于1月18日的展览开幕式上以“绘画可以被翻译吗?”进行了一场对谈。2月1日,汉学家、中国美学专家幽兰(Yolaine Escande)与魏明德(笨笃)将就中国绘画中的线条问题进行另一次对谈。

木和石,宣纸水墨画,2018
 © Benoît Vermander

对于那些因为写作而画画、那些为了不被文字所窒息而画画的人而言,艺术创作诞生于从语词中解放的过程。因此,我们不去赘评《笔之魅》所展示的这十二福水墨作品。其主题无论是人或是树,是鸟或是山,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,想象的还是记忆的,笨笃的作品都是一段漫长灵性旅程的果实,也是对纯粹当下瞬间的拥抱,让身心从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。“我画画,是为了消除自我的定势 ”,他应该会认同亨利·米肖(Henri Michaux)的这句话,他和米肖有很多共同点。

剥了皮的头颅,宣纸水墨画, 2016

 © Benoît Vermander

对笨笃而言,从文字到绘画的转变,以及从一种文化模式到另一种文化模式的转变,构成了一种解放的体验:“这并不是说西方文化代表奴役,而中国文化代表自由,抑或相反。从一种文化模式到另一种文化模式的转变本身,就是一种解放的体验。更确切地说,这两种文化在同一件艺术作品之内的融合,见证了一条走向更深的内在统一和更大的内在自由的道路。我再也不会问自己我的创作到底是更具中国特色还是西方特色。我选择最适合我的。我凭直觉选择,凭品味选择。我率性而为,让自己随着创作而诞生。”

游走在文字语言和绘画语言之间,在西方哲学和中国灵性之间,在经年累月的知识和瞬间挥成的动作之间,在话语和沉默、博学和想象、掌握和放手之间,笨笃不停地跨越边界,在多个世界之间穿行。一种真实的相遇的伦理驱策着他不断变化,深入开凿这条“二者之间”的通道。毫不奇怪,他探索墨与纸的艺术道路,这一极具流动性的技术将整个空间让渡给偶然和意外,只有这样才会发生真正的相遇。没有什么比与笨笃的偶遇更令人愉快了。但愿他所钟爱的风——那吹动一切、但人却永不知其从何而来、去向何方的风,也带来您与他的不期而遇。

Using Format